不同生产工艺和配方设计断奶料对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点击: 网友评论: 时间:2014-03-07 来源:猪易管 作者:周学光,黄伟杰,黄克宏等

优质断奶仔猪料品质主要受配方设计、原料品质和生产工艺三大因素的影响,只有把这3个环节都控制好才能保证所生产饲料的品质。结合当前国内大部分养猪场生产断奶仔猪料生产现状,笔者设计加工了两种不同配方和工艺的断奶料,对断奶仔猪进行对比饲养试验,报告如下,供同仁参考。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饲粮配方及生产工艺

1.1.1 饲粮配方

试验1组和试验2组饲粮配方组成及营养成分如下表

                  

原料组成/%

试验1  试验2

营养指标

试验1  试验2

玉米

0

60

消化能/(兆焦/千克)

14.78

14.51

豆粕43%

0

7.5

粗蛋白质/%

19

19.2

膨化玉米

60

0

/%

0.95

0.95

膨化大豆

7.5

0

总磷/%

0.78

0.77

豆油

2.5

2.5

可消化磷/%

0.45

0.45

30%核心浓

缩料

30

30

回肠可消化赖氨酸/%

1.32

1.33

合计

100

100

回肠可消化蛋氨酸/%

0.37

0.37

 

 

 

回肠可消化苏氨酸/%

0.80

0.82

 

 

 

回肠可消化色氨酸/%

0.21

0.22

   

 

1.1.2 生产工艺

试验1组:玉米、大豆全部经膨化处理,0.7毫米孔径筛片细微粉碎后与其他原料混合生产而成粉料。

试验2组:将配方中玉米和豆柏先进行粉碎(3.0毫米),754.0毫米环模制粒成基础料,经粉碎(1.5毫米)后再与其他原料混合,在602.0毫米环模进行二次制粒。

1.2 饲养试验

1.2.1 试验地点和时间

试验分别在两个猪场设施、管理水平、品种一致的猪场(简称猪场一,猪场二)进行。试验时间为20125-6月,仔猪断奶日龄为21~23天,体重6.0~7.0千克,试验期为14天。

1.2.2 试验猪分组与饲养管理

每个试验猪场选择健康的、断奶日龄和胎次相同或相近的杜长大或杜大长瘦肉型三元杂种断奶仔猪80头,公母各半,分栏饲养,试验开始时单头称重并标记耳号,根据仔猪个体大小进行调整,使各栏仔猪体重大小平均差低于0.3千克,然后随机分成试验1组和试验2组,每组2个重复,每个重复20头。

两个试验组均按猪场正常的饲养管理模式喂养,自由采食,自由饮水。每天记录仔猪的采食量和健康状况,记录仔猪中途死亡或淘汰日期和体重,统计时减去相应的体重、耗料量等数据。试验结束时单头称重计算增重,耗料量按栏统计,计算料重比。

1.2.3 数据分析指标

日均采食量、日均增重、腹泻率、料重比。其中腹泻率按如下公式计算:

腹泻率(%=Σ(腹泻头数×腹泻天数)/试验总头数×试验天数×100%

 1.2.4 统计分析

试验数据先用Excel 2003进行整理和初步计算,再用DPS进行方差分析,采用Duncan法进行多重比较,数据用平均数±标准误(X±SE)表示。

2 试验结果及分析

2.1 日增重

从表2数据可见,两个猪场的试验1组仔猪日均增重比试验2组分别提高43.05%26.37%,且猪场一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猪场二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

2.2 日采食量

从表2数据可见,猪场一的试验1组仔猪采食量比试验2组提高了29.07%,差异极显著(P0.01);猪场二的试验1组仔猪日采食量比试验2组减少6,降低1.74%,但差异不显著(P0.05)。

2.3 料重比

从表2数据可见,两个试验猪场试验1组仔猪料重比都比试验2组有所降低,分别降低10.13%22.22%,且猪场一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猪场二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表明试验1组饲料的消化利用率高于试验2组。

2.4 单位增重饲料成本

从表2数据可见,两个试验猪场的试验1组仔猪单位增重饲料成本都比试验2组有所降低,其中猪场一降低0.51%,差异不显著(P0.05);猪场二降低13.95%,差异显著(P0.05)。

2.5 腹泻率

试验期间,除猪场一的试验1组有0.36%的仔猪出现腹泻外,其他各组试验猪群都没有发生腹泻。表明原料经熟化或膨化处理后抗营养因子被消除,消化率得以提高。

 

2 不同生产工艺断奶料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项目

猪场一

猪场二

试验1

试验2

试验1

试验2

样本数/

40

40

40

40

头均初重/千克

7.04±0.05

6.95±0.06

5.82±0.11

6.22±0.21

头均末重/千克

9.95±0.14

9.56±0.15

9.37±0.23

9.03±0.30

头均日增重

/千克

0.206A±

0.06

0.144B±0.04

0.254a±

0.01

0.201b±

0.01

头均日采食

/千克

0.293A±0.01

0.227B±0.01

0.338±0.02

0.344±0.03

料重比

1.42a±0.04

1.80b±0.18

1.35A±0.09

1.731B±0.04

腹泻率/%

0.36±0.04

0

0

0

单位增重饲料成本(元/千克)

11.78±0.30

11.84±1.19

11.04a±0.81

12.83b±0.27

 

注:同一猪场同行小写字母相同表示差异不显著(P0.05),小写字母不同表示差异显著(P0.05),大写字母不同表示差异极显著(P0.01)。

 

3 讨论

传统的仔猪断奶料生产工艺是玉米粉碎后与其他物料直接混合加工制粒,这种工艺主要存在的问题一是原料没有熟化或是糊化度低,仔猪采食后消化率低;二是在调质熟化处理中温度不好调节,难以生产出高档饲料。经过近十年来配方研究、原料选用、工艺改进等技术的发展,熟化、膨化等技术的应用,断奶料已得到了质的飞跃。大量的实践证明,要生产出优质的断奶料,必须要把配方设计、原料品控、设备与工艺这三大因素有机的结合起来。合理的配方,优质的原料,只有在性能可靠的加工设备和科学的工艺流程下才能生产出优质的饲料。如原料的粉碎、膨化、混合、加水、喷油、蒸汽调质工艺、调质时间、制粒中模具的选择、制粒温度、粒度大小、变异系数、冷却工艺等都会影响到饲料的品质。现国内较先进的工艺是采用“膨化+去抗营养因子系统+低温制粒”、“二次粉碎、混合”等技术,原料分开熟化,全面消除抗营养因子,低温制粒的加工工艺有效保留了维生素、活性酶等热敏性原料,生产的乳猪料达到熟化度高、消化吸收率高、料重比低等优点,解决了乳猪易拉稀、负增长等难题。

目前教槽料的饲料形状有粉料、颗粒料、破碎饲料、液体饲料、膨化饲料、胶冻状饲料等。唐仁勇等(2007)研究表明,颗粒料组采食量高于粉料(P0.01),提高10%;颗粒料组日增重高于粉料组(P0.05),且饲料转化率也有所改善;而吴德(2009)和王雅静等(2011)研究表明,粉料组的日增重和采食量优于颗粒料组,不同的研究结果表明粉料和颗粒料各有优缺点。Medel等(2004)发现,饲喂粉料可以显著提高断奶仔猪的平均日采食量,饲喂颗粒料仔猪的饲料转化效率要优于饲喂粉料。研究表明除饲料配方外,原料的膨化和膨胀工艺对饲料的颗粒硬度有显著影响,原料经过膨化后淀粉的糊化度较大,因此制粒颗粒的硬度也较大。另有人研究表明,影响断奶仔猪采食量因素主要为玉米、豆粕等大原料占40%,生产工艺占40%,添加剂等小原料占20%

4 结束语

优质的断奶料是提高断奶仔猪两周内生长性能的关键措施之一。所以,如何生产出营养全面、消化利用率高的优质断奶料是养猪生产营养研究中的一个热点和难点,但当前有些养猪生产者只注重配方研究和原料选择,严重忽略了生产工艺对饲料品质的影响。通过对本试验结果的分析和结合国内大量的研究与实践证明,加工工艺对仔猪断奶料至关重要,要提高断奶仔猪料品质,必须要提高设备性能和采用先进生产工艺,选择合适的原料熟化方式,消除原料的抗营养因子,提高饲料适口性,改善饲料的卫生品质,保持功能性物质的活性,提高饲料利用率。

当前国内乳仔猪料较好的加工工艺:原料适当热处理。玉米、豆柏膨胀熟化,大豆膨化;热处理后的原料再与热敏性原料(乳制品、维生素、酶制剂、微生态制剂及其他添加剂)混合,再经低温制粒或混合后生产出成品。

发表评论:发表内容不得超过250个字,需要审核,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