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康牧业耗费10亿陷养猪困局
点击: 网友评论: 时间:2013-03-04 来源:规模E猪 作者:中养猪第一网

大康牧业耗费10亿只见规模 深陷养猪全产业链困局
大康牧业23.jpg

 当横向和纵向并购成为生猪养殖业的主流趋势时,2010年登陆中小板的大康牧业在耗费近10亿元资金之后,开始在资金上日益捉襟见肘。

  然而麻烦的是,大量的并购并未给公司的业绩带来明显的提升,反而,由于所并购项目的效益无法释放,拖累公司的业绩在上市两年后就出现亏损。

  根据大康牧业在2月26日发布的业绩修正公告,公司2012年的业绩将亏损1500万元至2000万元,比去年同期减少了130%,而在去年三季报的时候,公司还预计全年的业绩会实现2278万元至3988万元的盈利。

  2月26日当天,大康牧业的股价急挫9.09%,随后在第二天,公司股价下跌1.92%。

  业绩的下滑引发股价下跌,而股价的下跌又触及了大股东股权抵押融资的警戒线,当大股东为此自顾不暇的时候,另一方面,公司的全产业链计划才刚刚延伸到生猪屠宰业务,耗资更大的终端零售渠道和物流配送体系还未见踪影。

  只见规模不见效益

大康牧业6.jpg

  按照大康牧业在业绩预告当中给出的解释,公司去年四季度突然出现业绩亏损的原因是由于去年发行的3.22亿元公司债导致财务成本增加。同时,公司在养殖场的粪污治理上追加了投入,更重要的是,归入合并报表的子公司和孙公司的亏损还在增加。

  而这些子公司和孙公司大部分都是大康牧业在2010年上市之后,为了加快投资见效速度,利用募集资金并购而来的。据猪e网记者了解,2010年底,公司上市募集资金的净额为5.64亿元,扣除2.2亿元的募投项目资金之后,超募资金为3.44亿元。然而到2012年6月底时,3.44亿元的超募资金已经分文不剩了。

  在这一年半的时间当中,公司先后收购了一批生猪养殖厂、肉类加工厂以及饲料生产项目,此外还有补充公司的营运现金流以及偿还银行贷款。

  显然,这些耗费巨资并购而来的项目不但没有更快速地给公司带来效益,相反,由于前期的粪污治理不完备,使得公司不得不在这方面继续耗费资金进行修缮。

  这其中,公司在2012年6月份耗资6788万元收购的湖南永昌畜牧生态养殖有限公司,在收购时还没有任何一分钱的营收,所收购项目在账面上处于净亏损的状况。

  同样,2011年6月份公司花费2980万元收购来的澧县平安种猪场和石门县盛旺达种猪场,在收购了一年之后也没有给公司带来多少收益。

  而除了利用募投资金的并购项目之外,公司从2010年就开始计划投资2.2亿元的募投项目,其中包括30万头规模生态养猪项目和40万头生猪屠宰项目同样也没有见到预期效益。

  “之前一些投资者也认为我们的发展速度太快,但是我们的业务还是主要集中在主业上,尽管可能存在一些问题,但是我们保证确实没有乱花投资者的一分钱。”作为大康牧业的董秘,严芳认为公司的业绩可能需要未来几年逐步地释放,希望获得投资者的更多理解。

  只见规模不见效益,这使得大康牧业在2012年尽管主营收入同比增长了40%,但是业绩却出现了大幅的亏损。

  第一创业农牧业行业分析师吕丽华认为,公司目前的业绩低迷和去年整个生猪养殖行业的下行周期有关,特别是相对于同行业而言,大康牧业的产业仍旧集中在生猪养殖环节,导致其利润率远低于同行业。

  数据显示,去年中期公司在生猪养殖业务上的平均毛利率只有16%,而占比最高的育肥猪项目毛利率更是只有1.75%。

  在生猪养殖行业,几乎一致认为不涉及下游产业就不可能提升利润率,也正是基于此,大康牧业还不得不在全产业链这条路上硬着头皮走下去。这其中,40万头生猪屠宰项目是打通上游生猪养殖和下游猪肉销售环节的一个关键,为此,大康牧业除了募投资金当中的8000多万元投资之外,2012年又追加了2500万元的投资。

  这还不够,2012年7月份,在超募资金账户已经用尽之后,大康牧业开始启动3.22亿元的公司债发行,在这笔公司债当中,有8000万元将继续被投入到40万头生猪屠宰项目当中。

  “这个屠宰行业目前是产能过剩的行业,但是对于公司而言却是起着杠杆的作用,当然公司目前的养殖规模也能够确保屠宰业务的供应。”严芳表示。

  全产业链困局

  为了这笔高达3.22亿元的公司债发行,作为大股东和实际控制人的陈黎明已经将其所持有的3773万股大康牧业股权悉数抵押。

  按照去年5月31日抵押时所做的评估,根据公司当时每股12元左右的股价计算,这3773万股股权价值达到4.52亿元。然而在随后的半年时间,公司股价开始一路下挫,到去年12月份左右,公司的股价已经跌至每股8元(复权)左右,这也就意味着,陈黎明所抵押的股权市值已经缩水至3亿元左右。

发表评论:发表内容不得超过250个字,需要审核,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