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猪市低迷 猪场管理制度合理建立
点击: 网友评论: 时间:2015-01-07

  在国家大力发展“三农”政策的引导下,我国生猪产业得到了飞速发展,新的规模化猪场不断建立,其他行业涉足养猪行业也屡见不鲜,但其生产成绩并不理想,尤其是与养猪发达国家相比差距甚大。其中原因除了技术差距外,管理混乱、人员流动频繁也是主要原因之一。猪场管理正规化、猪场经营企业化成为生猪企业健康发展的必然之路已是业界共识。猪场管理制度是猪场各项管理的依据,企业化经营的猪场管理制度由经营管理工作方案、生产操作规程、岗位责任制、猪场的组织架构、人事管理制度、财务制度等组成。

  一、经营管理方案

  经营管理方案是猪场工作人员的工作考核和待遇发放的依据,经营管理方案的制订要按照多产多得的原则制订,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核定基数。

  1 目标

  经营者对整个猪场经营要有一个总体目标,其中应包括一个年度要生产多少仔猪,年终要存栏多少、出栏多少,料肉比达到怎样的目标,要创多少利润等。目标的制订要依据实际的生产水平,并可逐年调整。

  2 人员定岗

  经营者应根据生产目标,确定各阶段、各岗位所需要的人员数量。

  3 岗位基本工资

  经营者根据岗位的重要性和贡献大小来确定各岗位的工资标准。一般来说,产房饲养员的工资水平高于妊娠舍饲养员,保育舍饲养员的工资水平高于育肥舍饲养员,母猪饲养员的工资水平高于培育饲养员,配种技术员的工资水平高于其他技术员。

  4 方案制订

  将总目标分解到各车间、各岗位,制订出各车间、各岗位的考核指标,根据人员数量和工资标准制订指标参数,多产多得。如:配种和怀孕车间考核配种头数( 或周转率 ) 、分娩率、产仔数、仔猪初生重和母猪的死淘率,可以设立参数到每头、每千克多少钱;对死淘率、药费设立标准并进行奖惩;同样,产仔车间考核育成率和断奶重;保育和培育车间考核育成率、增重和料肉比。

  二、生产操作规程

  生产操作规程是各生产岗位的操作说明书,各岗位干什么、怎么干都由操作规程规定。生产操作规程是生产技术的集中体现,要将技术核心应用到生产中,将其变为生产操作规程。生产操作要求具体,程序化。有先后顺序、时间、地点和范围。如接产工作先准备保温设备,再准备接产用具;在开始分娩前清洗母猪的阴户和后躯;在仔猪娩出后,先擦干仔猪身上的黏液,迅速让其吃初乳等。再如,每天喂3次,每次2kg,每三天消毒一次等。生产操作规程要明确具体,要让新手看到该规程也能马上开始工作。

  三、岗位责任制

  岗位责任制是对每个岗位的工作和所负责任作出的明确规定,是连接各部门、各环节的纽带。要求责任明确,可使用“负责” 、“完成” 、“协助完成”等字眼。如饲养员负责饲喂和卫生工作,协助转群工作。

  四、组织架构

  组织架构是猪场各部门相互关系的说明,其应明确各部门的责任和上下级关系,并应保证各部门的正常运转和相互衔接的有序性。

  五、人事制度

  人事制度是猪场工作人员必须遵循的共同准则,包括组织纪律、考勤制度、奖惩和用工关系等系列相关规定。由于猪场工作的特殊性,封闭式管理和无法保证节假日休息成为人员流动频繁的主要原因。人事制度的制订应依照 《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 结合实际情况灵活制订,应充分体现人性化管理。

  六、财务制度

  财务管理是猪场管理的关键点。财务管理必须根据猪场发展的方针,遵照财务和会计相关法律法规制定。

  七、其他制度

  除以上相关制度外,所有未尽事宜,均可出台相关规定,如人员访问制度、食堂管理制度等。猪场的规模化发展要求猪场管理的制度化、程序化,猪场的发展壮大要求猪场管理朝着企业化方面迈进,而完善、健全的管理制度是猪场走上企业化发展道路的基础。


发表评论:发表内容不得超过250个字,需要审核,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