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病毒变异引起多种病原混合感染的一种急性高致性疫病。此病危害并不很大,主要是猪蓝耳病作为原发病毒感染机体后,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抗病力减弱,甚至导致免疫失败,对应激也十分敏感,一旦热应激或天气突变应激等因素和饲养管理不良,就很容易发生继发感染猪瘟、链球菌和其它传染病,造成严重的危害,引起猪大面积的死亡。给养猪业带来的较大的损失,为了给养猪户认识和怎样防治该病,现将相应的经验介绍如下:
一、流行特点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是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传播速度快、发病面广。主要表现为病猪高热、皮肤发红、眼结膜火、耳尖发紫、食欲废绝、并发其他传染病为主要特征。在春末、夏初之高温季节,特别是在饲养环境恶劣,猪舍通风降温不良,炎热潮湿,饲养密度过大的散养户和小型猪场发病和死亡率很高。
二、临床症状
本病潜伏期长短不一,症状在不同猪群中差异较大,体温升高40~41℃,甚至有些病列高达42℃以上,也有些发生疫情时猪只体温并不高。初期流清鼻涕,后期流脓鼻涕;有的病猪采食量下降,呼吸困难,咳嗽,急喘,眼分泌物增多;有的病猪后躯无力不能站立或共济失调等神经症状;发病数日后有的病猪耳,鼻,腹部,会阴,后躯皮肤严重发紫,甚至无食欲,呕吐,便秘、腹泻等消化系统紊乱。
妊娠母猪突然发热、厌食,沉郁昏睡,呼吸困难,气喘,咳嗽,死亡率可达5%。病后期发生早产、流产、死胎、弱仔或木乃伊胎,流产率可达30%以上。3个月以下的仔猪病情较重,特别是40日龄以内的哺乳猪,高烧41度以上,咳嗽,流鼻涕,急喘,眼结膜炎,耳和腹部发紫,食欲下降,呕吐,便秘与腹泻交替,死亡率高达80%以上。成年猪也可发病致死。
三、病理变化
发病初期的猪剖检一般都可见肺脏病变,肺脏的病变呈胰样变,散布斑点状淤血(花斑肺)。到了发病中后期猪剖检可见肺脏水肿,弥漫性间质性肺炎,肺呈大理石样。胃底有片状弥漫性出血,肝脏边缘有白色坏死灶。脾肿大,表面有散在性出血点,边缘有梗死灶。肾稍肿大,呈土黄色有出血点,膀胱有针尖大点状出血。全身淋巴结肿大且出血,切面湿润,呈灰白或灰黄色,尤其腹股沟淋巴结高度肿胀,一般肿大2~5倍。另外有的病猪表现为胸腹腔积水,心包积液。有的病猪表现为心包炎、心肌炎、胸膜与肺粘连。
四、发病的原因
1.饲养管理不当,主要表现为许多农户猪舍低矮不规范,舍温度高通风透光散热不良,舍内积粪厚阴暗潮湿,卫生条件差。
2.防范意识差,新购入的猪只不进行隔离观察,消毒引起疫病扩散。
3.环境卫生条件差,大量蚊蝇孳生成为疾病传播的重要媒介。
五、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可作出初步疑似诊断,但确诊需要进行实验室诊断。蓝耳病病毒分离与鉴定为阳性,蓝耳病病毒反转录聚酶链式反应检测为阳性方可确诊。
[1] [2] 下一页
六、预防
1.免疫预防
蓝耳病单纯感染引起危害并不是很大,但蓝耳病若与其它病原体混合感染,则危害就大大增加。重点做好猪蓝耳病苗、猪瘟苗和伪狂犬苗工作。临床生产实践证明注射免疫这三种疫苗的猪场大大地降低了猪高热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1)猪蓝耳病苗
免疫注射,仔猪在2~3周龄时左右肌肉注射2ml灭活疫苗。初产母猪配种前2~3周、妊娠母猪产前4~5周、公猪春秋各肌注一次,每次4ml。猪蓝耳病疫苗注射时要特别注意避免在发病阶段和处于亚临床阶段的注射,否则会使母猪流产、疫情加重并产生严重的经济损失。
(2)猪瘟苗
猪瘟危害较严重的猪场,仔猪出身后,喂乳前立即进行猪瘟超前免疫,肌肉注射猪瘟疫苗2头份/头,免疫后2h才哺初乳;30日龄再注射一次猪瘟疫苗4头份,没有发生过猪瘟的猪场,猪瘟首免可在生后20~25d进行,60~70d再强化免疫一次。母猪配种前肌肉注射猪瘟弱毒苗6头份。公猪春秋各肌注一次,每次6头份。
(3)伪狂犬苗
①母猪产前30d左右注射伪狂犬疫苗,每头4ml。
②仔猪在25~30日龄注射一次基因缺失弱毒疫苗,每头2ml,或伪狂犬基因缺失弱毒疫苗滴鼻超前免疫,每头1ml,对产后3d发生猪伪狂犬效果明显。
2.加强消毒工作
消毒是切断疾病传播和杀灭病原体的有效方法。由于有些病毒对普通消毒剂不敏感,消毒时应选择新型、广谱、刺激性较小的消毒剂,如用复方戊二醛溶液1:800倍稀释进行环境和器具消毒。饮水消毒按1:3000倍稀释。如发生疫病时,应提高消毒药液的浓度,降低稀释倍数,每天进行2次严格消毒,以防止本病扩散蔓延,对控制疫病的传播能起到较好的效果。
3.加强饲养管理
(1)实行全进全出制度
从保胎母猪、产房、保育猪舍到育肥猪舍尽可能做到全进全出,特别是产房和保育猪舍每批仔猪日龄相差不要超过一周,这样可以阻止病原体的水平传播。
(2)改善饲养环境,减少应激
猪场在夏天要做好防暑降温,冬天应注意保温,并保持猪舍干燥,合理的饲养密度,降低氨气浓度,建立良好的饲养环境,减少各种应激反应。
(3)保证饲料质量,提高猪体的抵抗力。
营养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影响猪的免疫功能、成活率、产仔率及生长速度。因此要积极推进规范化、标准化饲养方式,保持较高的营养水平,严禁饲喂霉变和劣质饲料,保证充足营养,增强猪群抗病能力。
(4)杀死体内外寄生虫,定期做好猪场杀虫灭鼠工作。
体内外寄生虫能够吸收猪体营养,传播疾病,降低猪群的抵抗力。养猪场可选用伊维菌素、莫西菌素、芬苯达唑等进行定期驱虫。还要切断疾病传播定期对猪场进行杀虫灭鼠工作。
4.加强药物保健
①怀孕和哺乳母猪。在母猪分娩前后各1周,切断母猪到仔猪的垂直感染。可选用氟苯尼考500ppm加支原净150ppm或金霉素300ppm。
②保育仔猪和小猪群。可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或提高机体免疫力的辅助性药物,有利于切断小猪群中个体之间疾病的水平传播。可选用氟苯尼考500ppm加利高霉素来增强仔猪的抵抗力,促进生长。
③生长育肥猪群。可选用氟苯尼考400ppm和泰乐菌素1000ppm交替使用。
④同时在饲料中可添加抗应激药物和免疫增强剂,如黄芪多糖、盐酸左旋咪唑可溶性粉,尽量减少应激导致猪群抵抗力下降而发病的机会。
⑤饮水及饲料中添加葡萄糖、电解多维等,防止继发感染。
七、治疗
本病无特效药治疗,但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可降低其死亡率,治疗主要控制继发感染,对症下药,加入抗病毒诱导因子,提高猪只免疫力,促进病猪康复。
1.感染细菌类疾病用头孢菌素类(先锋霉素)或氨苄青霉素(氨苄西林)每天2次,连用3~5d。
2.感染病毒类疾病用转移因子和清热解毒的中草药制剂,如黄芪多糖,清开灵和双黄连等,每天1次,连用3~5d。
3.感染附红细胞用长效土霉素,2d一次,连用2~3d,或用血虫净,每天1次,连用3d。
4.感染弓形休病用磺胺类药,首次加倍,每天1次,5d为1个疗程。
5.咳嗽严重的使用氟苯尼考和麻黄素,每天1次,连用3~5d。
八、结论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并没有想象及传说中那么可怕,只要养猪户在生产过程中认识到“养重于防,防重于治”的科学性。一定要做好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蓝耳病PRRS)苗、猪瘟苗和伪狂犬苗这三种疫苗的免疫工作,再定期对圈舍进行彻底清扫和消毒,改善饲养环境,加强药物保健等,使广大养猪户得到了科学的饲养管理,保障畜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减少疫病带来的损失,为养猪户重拾了饲养的信心。
上一页 [1] [2]
六、预防
1.免疫预防
蓝耳病单纯感染引起危害并不是很大,但蓝耳病若与其它病原体混合感染,则危害就大大增加。重点做好猪蓝耳病苗、猪瘟苗和伪狂犬苗工作。临床生产实践证明注射免疫这三种疫苗的猪场大大地降低了猪高热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1)猪蓝耳病苗
免疫注射,仔猪在2~3周龄时左右肌肉注射2ml灭活疫苗。初产母猪配种前2~3周、妊娠母猪产前4~5周、公猪春秋各肌注一次,每次4ml。猪蓝耳病疫苗注射时要特别注意避免在发病阶段和处于亚临床阶段的注射,否则会使母猪流产、疫情加重并产生严重的经济损失。
(2)猪瘟苗
猪瘟危害较严重的猪场,仔猪出身后,喂乳前立即进行猪瘟超前免疫,肌肉注射猪瘟疫苗2头份/头,免疫后2h才哺初乳;30日龄再注射一次猪瘟疫苗4头份,没有发生过猪瘟的猪场,猪瘟首免可在生后20~25d进行,60~70d再强化免疫一次。母猪配种前肌肉注射猪瘟弱毒苗6头份。公猪春秋各肌注一次,每次6头份。
(3)伪狂犬苗
①母猪产前30d左右注射伪狂犬疫苗,每头4ml。
②仔猪在25~30日龄注射一次基因缺失弱毒疫苗,每头2ml,或伪狂犬基因缺失弱毒疫苗滴鼻超前免疫,每头1ml,对产后3d发生猪伪狂犬效果明显。
2.加强消毒工作
消毒是切断疾病传播和杀灭病原体的有效方法。由于有些病毒对普通消毒剂不敏感,消毒时应选择新型、广谱、刺激性较小的消毒剂,如用复方戊二醛溶液1:800倍稀释进行环境和器具消毒。饮水消毒按1:3000倍稀释。如发生疫病时,应提高消毒药液的浓度,降低稀释倍数,每天进行2次严格消毒,以防止本病扩散蔓延,对控制疫病的传播能起到较好的效果。
3.加强饲养管理
(1)实行全进全出制度
从保胎母猪、产房、保育猪舍到育肥猪舍尽可能做到全进全出,特别是产房和保育猪舍每批仔猪日龄相差不要超过一周,这样可以阻止病原体的水平传播。
(2)改善饲养环境,减少应激
猪场在夏天要做好防暑降温,冬天应注意保温,并保持猪舍干燥,合理的饲养密度,降低氨气浓度,建立良好的饲养环境,减少各种应激反应。
(3)保证饲料质量,提高猪体的抵抗力。
营养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影响猪的免疫功能、成活率、产仔率及生长速度。因此要积极推进规范化、标准化饲养方式,保持较高的营养水平,严禁饲喂霉变和劣质饲料,保证充足营养,增强猪群抗病能力。
(4)杀死体内外寄生虫,定期做好猪场杀虫灭鼠工作。
体内外寄生虫能够吸收猪体营养,传播疾病,降低猪群的抵抗力。养猪场可选用伊维菌素、莫西菌素、芬苯达唑等进行定期驱虫。还要切断疾病传播定期对猪场进行杀虫灭鼠工作。
4.加强药物保健
①怀孕和哺乳母猪。在母猪分娩前后各1周,切断母猪到仔猪的垂直感染。可选用氟苯尼考500ppm加支原净150ppm或金霉素300ppm。
②保育仔猪和小猪群。可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或提高机体免疫力的辅助性药物,有利于切断小猪群中个体之间疾病的水平传播。可选用氟苯尼考500ppm加利高霉素来增强仔猪的抵抗力,促进生长。
③生长育肥猪群。可选用氟苯尼考400ppm和泰乐菌素1000ppm交替使用。
④同时在饲料中可添加抗应激药物和免疫增强剂,如黄芪多糖、盐酸左旋咪唑可溶性粉,尽量减少应激导致猪群抵抗力下降而发病的机会。
⑤饮水及饲料中添加葡萄糖、电解多维等,防止继发感染。
七、治疗
本病无特效药治疗,但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可降低其死亡率,治疗主要控制继发感染,对症下药,加入抗病毒诱导因子,提高猪只免疫力,促进病猪康复。
1.感染细菌类疾病用头孢菌素类(先锋霉素)或氨苄青霉素(氨苄西林)每天2次,连用3~5d。
2.感染病毒类疾病用转移因子和清热解毒的中草药制剂,如黄芪多糖,清开灵和双黄连等,每天1次,连用3~5d。
3.感染附红细胞用长效土霉素,2d一次,连用2~3d,或用血虫净,每天1次,连用3d。
4.感染弓形休病用磺胺类药,首次加倍,每天1次,5d为1个疗程。
5.咳嗽严重的使用氟苯尼考和麻黄素,每天1次,连用3~5d。
八、结论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并没有想象及传说中那么可怕,只要养猪户在生产过程中认识到“养重于防,防重于治”的科学性。一定要做好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蓝耳病PRRS)苗、猪瘟苗和伪狂犬苗这三种疫苗的免疫工作,再定期对圈舍进行彻底清扫和消毒,改善饲养环境,加强药物保健等,使广大养猪户得到了科学的饲养管理,保障畜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减少疫病带来的损失,为养猪户重拾了饲养的信心。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