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年初探农市 聊聊那些看不懂的行情
点击: 网友评论: 时间:2015-01-21

  奶农为何倒牛奶?
 
  养猪户为何越养越伤心?
 
  有“猪周期”为何没有“羊周期”?
 
  岁末年初,倒奶喂猪、卖牛杀牛的新闻频出,本该趁春节消费火一把的猪肉价格,也罕见地持续低迷。同是肉,羊肉市场却价格坚挺,延续了多年的稳定行情。不少人直呼:这行情,简直看不懂!
 
  这些看不懂的行情背后,有哪些深层次原因?作为养殖和肉类消费大省的四川,后市何去何从?
 
  本报记者为此走访了养殖农户、业内人士,并与四川日报微博、四川在线微博、天府社区等网络平台联手征集网友意见。
 
  今天,一起来听听他们的声音。
 
  A
 
  市场不乐观奶牛“散户”更受冲击
 
  1月16日,三台县金光镇的养殖场,虽然不舍面前的13头奶牛,奶农何勇还是下定决心:再熬两周,奶价再不升,就卖牛。
 
  家里囤的牛奶越来越多,已倒掉3次,还有1000多斤。“一公斤1.5元都卖不脱,没法!”何勇很心急,甚至不敢让奶牛吃太饱,以免产更多的奶。
 
  绵阳四川雪宝乳业公司副总杨其宏告诉记者,目前企业每天要收购60吨-80吨牛奶,均价每公斤4.8元。企业收购的牛奶均来自本地农户,上月最高还出价到每公斤5.03元。这让何勇眼红,“我想卖,但是他们不收。”他想不明白,就算自己的牛奶一降再降,对方也不松口。
 
  养殖户低价卖不出去,加工企业却在高价收购,为什么?
 
  “不是不想收,是不能收。”杨其宏说,企业固定面向三个合作社收购,量和价早已定好,白纸黑字,“再跌,价格也有底线。”
 
  何勇加入的合作社没跟哪家公司签订过合同。在这个冬天,感受到了孤独的寒意。
 
  杨其宏解释,前几年四川奶制品加工企业增多,哪家出价高哪家就有奶源,“不少农户就不愿签固定合同。”一年前,何勇这样的“散户”还是企业争相讨好的“香饽饽”,如今却成了“爹不疼娘不爱”的“孩子”。“本地奶源再也不是唯一渠道,准确地说,至少不是低成本的奶源。”杨其宏分析,国际奶价持续走低,对国内乳业冲击空前。几年前,国外进口奶粉一吨5万元左右,现降至2万元以内。有更便宜的奶源,何勇这样的散户自然就被果断放弃。一些大型企业自建的标准化养殖基地也在相继投产,成为拉低价格的又一推手。

[1]    

发表评论:发表内容不得超过250个字,需要审核,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