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猪属脊椎动物门哺乳纲有胎盘动物亚纲偶蹄目猪科猪属,是家猪的祖先,其原始分布区域主要在欧洲、非洲和亚洲[1],特种野猪是由优良雄性野猪与优良瘦肉型猪或地方良种猪杂交而成,其不同于家猪,形似野猪,生活习性介于家猪与野猪之间[2]。该文就特种野猪的生物学特性、饲养管理、繁殖技术及疫病防治作一简述。
1 生物学特性
特种野猪染色体数目为38条,与家猪相同但核型有些差异,其核型可能是一些罗伯逊易位个体与正常核型个体间反复杂交、染色体重新组合的结果[3]。特种野猪仔猪耳小、尾短、嘴较家猪长,出生时身上有黄白或黄黑相间的横向条纹,生长至2—3月龄条纹逐渐消失,通体变成黑色或黄褐色;公猪的领鬃毛明显,成年特种野猪体重100~
特种野猪的屠宰率、瘦肉率高,脂肪率低,背膘薄,皮薄,花油、板油少,后腿比率高,屠宰性能良好,符合当前市场对优质猪的需求[7]。毛同辉等将特种野猪与江口萝卜猪和外三元猪的肉质特性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其不但肉味鲜美,且兼具高蛋白质、高鲜味氨基酸、高亚油酸及亚麻酸、低胆固醇、低肌内脂肪等特点[8]。
2饲养管理
2.1圈舍设计特种野猪圈舍要牢固,且比家猪圈舍高
内种植一些杂草并搭设树枝等伪装物,模拟野生环境[5,9-10]。
2.2饲喂管理 采用家猪料进行饲喂或自行购买维生素、矿物质、骨粉配比饲喂特种野猪,尽管操作简单方便、饲养周期短、成本低,但易造成肉质降低,大理石花纹不明显、口感差等[11]。为此,许多研究者进行了特种野猪饲料的研发,如马锦屏等[9]以玉米粉、麦麸、骨粉、碘盐、豆渣(或豆粕)、三七糠、青饲料、土霉素、钙、适量氨基酸(每头每天10~
3繁殖技术
3.1繁殖特性 野猪具有季节性发情、繁殖率低、生长慢、个体小、晚熟等缺陷,初配母猪5—6月龄开始第1次发情,持续期为2~4 d,妊娠期为116~120 d。而特种野猪性成熟相对较早,在出生后150—190 d达到性成熟,发情期为1—3 d,性周期为22—23 d;初产母猪窝产仔数为6—8头,经产母猪窝产仔数为8—15头,年产2—2.5胎,6月龄特种野猪可达
3.2选种与配种
3.3临产与接产 临产前20 d左右对母猪肌肉注射大肠杆菌疫苗,或临产前3d肌肉注射长效抗生素。临产前3d要彻底清扫和冲洗圈舍,并用来苏儿或高锰酸钾溶液消毒。当母猪出现衔草、排尿频繁、排粪地点不规则、阴户红肿、呼吸频率加快等特征时,表示即将临产[4]。
接产时用3 %高锰酸钾溶液浸过的毛巾擦拭刚出生仔猪全身血污和口腔中的黏液,在脐带
4疫病防治
尽管特种野猪的免疫力相对家猪要强,但是为整个猪群的安全,必须做好国家规定的强制免疫。从仔猪出生后20 d口服副伤寒疫苗,25—30 d注射猪瘟疫苗;断奶猪7d内注射常规三联苗,20 d注射链球菌疫苗,20—25 d注射伪狂犬疫苗,5—6个月后注射乙型脑炎疫苗。母猪配种前注射细小病毒病疫苗、伪狂犬疫苗、链球菌疫苗、猪常规三联苗[别。种公猪每年春秋定期免疫,所用疫苗与种母猪相同[23]。
长期使用抗生素及其他药物添加剂,将会使病原微生物产生耐药性,并造成肉产品中抗生素残留。而采用取自天然植物的中草药,经精制和科学配伍用于特种野猪生产,也可起到防治疾病和改善生长的效果阱],且毒副作用小,无残留。但由于中草药的有效成分相对复杂,作用机理更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故中草药用于畜禽疫病防治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