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家友
(四川省畜牧科学院动物营养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66)
中蛋白质和脂肪含量较高,并且氨基酸组成良好,主要用作蛋白质饲料。但是生中存在多种抗营养因子,如胰蛋白酶抑制因子、抗原蛋白、凝集素、脲酶、皂苷和寡糖等。Stokes等(1987)以抗原蛋白为过敏原的试验结果表明,肠道发生过敏反应时,其结构和功能将发生损伤性变化,出现绒毛萎缩、腺窝增生、黏膜双糖酶活性下降等现[1]。Li等(1990)进一步研究认为,饲粮中的抗原是导致断奶腹泻的先决条件,而病原微生物感染只是继发性原因闭。因而用生大豆直接饲喂,容易引起其消化功能障碍,以及肠道过敏、损伤,进而导致仔猪腹泻。大量研究发现,生大豆经过膨化加工等工艺处理后饲喂仔猪,可以有效降低大豆中的抗营养因子和有害微生物含量,特别是通过物理作用能去除抗原蛋白,并提高大豆蛋白质和脂肪的消化率,从而充分发挥大豆的营养功能。本文主要综述膨化大豆的生产工艺、营养价值、饲喂效果和应用前景,为生产中膨化大豆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l膨化大豆的生产工艺
膨化加工是一种高温、高压、高剪切力的瞬时加工工艺。大豆膨化的方法主要有干法膨化和湿法膨化两种。干法膨化是指将大豆粗碎后,不加水或蒸汽,仅依靠大豆与挤压机外筒壁及螺杆之间的相互摩擦产生的高温高压进行加工。湿法膨化是指将大豆粉碎后,先在调制机内注入蒸汽,提高水分和温度,再将大豆经过挤压机螺旋轴摩擦产生的高温高压进行加工。不同加工工艺生产的膨化大豆存在较大的质量差异(表1)。大豆加热过程中,如果温度过低,其中的热稳定性抗营养因子(如大豆抗原蛋白)不容易被去除;但温度过高,又容易引起美拉德反应,导致氨基酸尤其是的利用率大大降低,因而在生产中要合理选择大豆膨化工艺。膨化大豆的生产工艺流程主要为:大豆(筛选、清理、粉碎)叶膨化4冷却-十膨化大豆。
2膨化大豆的营养价值
经过膨化加工处理的大豆与生大豆相比,具有较高的消化能和代谢能,而且水分、粗纤维和灰分含量较低,粗脂肪含量较高,多属不饱和脂肪酸,氨基酸组成较好,抗营养因子含量和蛋白质溶解度较低(表2-表4)【3~7】。Vandergrift等(1983)研究表明,仔猪对膨化大豆饲粮中氮、氨基酸和能量的小肠表观消化率显着高于生大豆【8]。Kim等(2000) 研究发现,生长肥育猪对膨化大豆饲粮中干物质、氮和必需氨基酸的回肠表观消化率高于焙炒大豆【9】。Hancock (2001)研究还证实,仔猪对膨化大豆饲粮中干物质(62.00/0:55.6%)、能量(64.9%:57.9%)和粗蛋白质(69.2%:62.4%)的回肠表观消化率显着高于[10】。因而对大豆进行膨化处理后,可以改善其营养价值,提高仔猪对大豆蛋白质和脂肪的利用率。
3膨化大豆的饲喂效果
Castell等(1988)研究发现,在公猪饲粮中,随着生大豆用量的增加,会显着降低公猪的生产性能,这可能是由于生大豆对公猪消化道组织器官的损伤所致毗国内外已有的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在仔猪饲粮中应用膨化大豆替代生大豆或,可以有效减缓仔猪腹泻,提高生长性能;还可以应用膨化大豆替代或大豆浓缩蛋白而不影响仔猪生长,提高经济效益(见表5)[协切。唐春燕等(2005)研究还指出,在母猪饲粮中添加15010膨化大豆配制高能量高蛋白质饲粮,可以提高哺乳母猪的生产性能,这可能与膨化大豆对饲粮适口性和消化率的改善作用有关。
4膨化大豆的应用前景
仔猪断奶后,由吮吸母乳过度到采食固体饲料的过程中,容易出现生长速度缓慢、腹泻率和死亡率升高等断奶应激综合征。此时,合理选择并高效利用优质蛋白质饲料配制仔猪饲粮是成功的关键技术之一。在仔猪饲粮中应用生大豆作为蛋白质来源,对仔猪的生产性能有不利影响,会增加仔猪腹泻率,降低仔猪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而经过膨化处理的全脂大豆,其蛋白质和能量水平较高,并去除了多种抗营养因子和有害微生物,提高了大豆的适口性和消化率,这对仔猪的健康生长尤为重要。近年来,我国膨化大豆的生产工艺不断完善,生产规模逐渐扩大,产品质量稳步提高。因此,在养猪生产中,充分应用膨化大豆替代、大豆浓缩蛋白等昂贵的蛋白质饲料,可以极大节省饲料成本,提高养猪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