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再,陈学敏,陈学峰,鲁玲
(上海农昊生物技术研究所,上海201609)
2011年6 7月份,我国消费者物价指数( CPI)连创新高,同比增幅都在6%以上,连续2个月,价格的同比增幅在50%~60%,成为影响食品价格上涨的重要因素之一。对此,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副司长周望军表示,即使肉价上涨很快,但国家并不准备大量抛售或者进口,来打压国内的价格。为什么呢?肉价上涨,养殖户得到了实际收益。由此看来,政府应对价格上涨的方法在改变。2007年上涨较快时,国务院出台了补贴、保险及抛售储备肉等各类扶持平抑市场价格的措施。之后呢,大量游资进入业,数量大幅上升,反而使得2009 2010年价格连续下趺。现在的做法是:一方面,要给城市低收入阶层以补贴;
另一方面,则要维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这种应对思路与中央领导说法是一致的。温家宝总理在陕西省调研时说:“猪肉价格上涨,农民收入增加,我很高兴。但城市中低收入群众感到难以承受,我有压力。我们的目标是,既调动农民积极性,又让城里人吃上价格合理的猪肉。”
乍一听,肉价高涨似乎成了城市反哺农村的一条通道,其实不然,这蕴含着我国近几年养猪方式和猪肉产业格局发生的巨大变化。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对猪肉价格高涨有这样的看法:“有人说是饲料价格上涨,有人说是用工成本增加,还有人说猪的疫病多,很多死,导致数量减少,有人说是周期波动(2009年9月 2010年6月这个阶段的行业性亏损的情况下,大量养猪人放弃养猪,导致猪苗不够),我觉得这些全都是原因之一。但最核心的,我觉得不是这些,而是农村社会经济格局的转移。以前我们说,肉蛋奶靠8亿农民,现在这种格局正在发生巨大变化-5亿城里人没有变,又增加了4亿多脱离农村的消费群体,他们从生产者变成了消费者。以后有5~6亿农民进城是完全可能的,这意味着中国肉蛋奶需求是呈增长态势。”刘永好先生为了发展养猪,在几个养猪大省做了半年多调查,发现农村人口中小于40岁的劳动力75%已“转移”进城了,“精兵强将去创业,年轻力壮去打工,老弱病残搞农业”。这样,加上“猪周期”缩短的风险,在农村越来越没人喜欢养猪了。他的结论是:养猪市场出现比较大的空裆,这个时候谁能把规模搞上去,谁就有大机会。
这是“饲料大王”刘永好要做“养猪大王”的想法。那么,目前仍占出栏总头数45%的散户养殖怎么样呢?从一些官方数据里可以看到:2010年广东省年出栏50头以下养殖户数量比2009年减少了7%;2010年四川省养猪户同比减少8.4%;2010年4月份,江西省10个生产定点监测县养猪户数同比减少6.32%。在山西,基层的畜牧兽医技术人员发现,过去2年的肉价低,导致很多养猪户退出了猪市。据有关统计,散养户退出比例多在五到八成。海量的散养户纷纷离场,而超级大户(当地指规模养殖户)刚刚进场,他们所留下的“空窗期”,引起了猪荒,造成了肉价上涨。
当养猪“散户”们挥泪告别传统手艺的时候,国企、民企、外资、游资,各路产业集团迈着大步,奔向国内养猪业,那些为肉价上涨而紧张的城里人,可能会忽略这个行业的“生态格局”正在悄然改变。老百姓寄希望于规模化养猪能够“熨平”散户养猪不可克服的“生猪周期”,使得肉价的波动趋于平稳。而那么些养猪巨头们考虑的主要问题是如何打造“全企业链”,并通过产业创新获取更高的市场份额,挣得更多的利润。